德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糯米咸鵝蛋,至今200多年歷史,采用羅江當地林下養殖的鵝產的散養鵝蛋,我們有農村專業合作社幾十戶社員為制作糯米咸鵝蛋提供優質的散養鵝蛋,新鮮的鵝蛋經過挑選,清洗,消毒然后延用祖輩傳下來的土法腌制幾個月,配上糯米咸鵝蛋傳承人謝玉蓉家的祖傳秘方餡料加糯米,青豆,玉米等食材經過16道以上以上純手工精制作而成,不含任何化學添加劑,外觀漂亮,味道醇香鮮美,蛋黃出油而不膩,有三種不同口味。紅色的香辣味,金色的黑椒味,銀色的陳皮味,可以滿足各種年齡段美食愛好者的需要。
糯米咸鵝蛋多年前一直是家庭聚餐必備美味,從傳承人謝玉蓉女士從拾兒時記憶開始傳承以來,經過多年的摸索改進在原來的基礎上創新后推向市場,在面向市場以來受到了廣大美食愛好者的喜愛,并先后登錄中央電視臺《味道》欄目和《新農業頻道》成為德陽家鄉好味道的代言人。2018年獲羅江大眾最喜愛文化品牌網絡投票第一名。2019年4月代表羅江美食參加德陽“美麗鄉鎮·魅力德陽”榮獲美食第一名獲美食專家最高評分。2019年10月受邀代表德陽市美食參加成都第七屆國際非遺節,在全國39家美食中獲得最受歡迎美食之一。得到了非遺專家及全國各地美食愛好者的青睞。2019年榮獲德陽市羅江區最具當地美食代表榮譽稱號。
傳統技藝“糯米咸鵝蛋傳統制作技藝”在羅江當地流傳上百年。據清代李化楠李調元父子撰寫的《醒園錄》就載有禽蛋食品加工方法記載“用本地蘆草灰拌黃土,每三升土灰配鹽一升,酒和泥,塑蛋,大頭向上,小頭向下,密排壇內,十多天或半月可吃”。后人受其影響,進一步完善制作技藝,整個工藝需全手工12道工序以上。
姓名 | 性別 | 出生年月 | 傳承方式 |
李培煜 | 男 | 1819-1879 | 創始人 |
李繼塏 | 男 | 1869-1935 | 與第一代父子傳承 |
李述鉦 | 男 | 1904-1958 | 與第二代父子傳承 |
李宜源 | 男 | 五人同為第三代傳承, 三代傳承人子女, 均與第三代為父女傳承 | |
李宜江 | 男 | ||
李桂蘭 | 女 | ||
李桂芳 | 女 | 1935-1992 | |
李桂琴 | 女 | ||
謝玉蓉 | 女 | 為第四代傳承人李桂芳之女,為母女傳承 |
備注:李桂芳之女,現在傳承人謝玉蓉1972年生于羅江區金山鎮。從李培煜開始代代相傳,一直堅持做腌鵝蛋和糯米咸鵝蛋。
現授徒:謝 媛(1979年出生與謝玉蓉為姑侄女關系
腌鵝蛋地方特色濃郁,形美,味醇厚細膩,營養豐富,其制作要先經過四川腌料腌制的處理,香料混進泥土,將鵝蛋緊緊包裹,又放入同樣由泥土制作的陶罐里。蛋清可以被輕易的分離,而最有腌制風味的蛋黃,變得堅硬,被完整的保留在蛋殼中,用糯米為底料配置餡料,青豆臘肉,玉米紅豆等,無數的小小顆粒,在德陽人手里,被小心的塞入同樣小小的鵝蛋里,再上鍋一蒸,米粒能夠吸收煙蛋黃的咸鮮滋味,方寸之間上演了一出羅江腌菜的乾坤大戲。
羅江人堅持手工制作,為的是留下這種美妙的回憶。羅江周家壩古蜀開明王國時期遺址出土的陶罐展示了兩千多年前羅江人學會利用本土粘土制作陶器,今天來自同一片鄉土的味道,仍然被裝在陶罐中,小小的陶罐連接著幾千年祖先的智慧,守護著上一輩下一輩的情感,一種味道的誕生,總是在一方水土的歷史文化中尋找靈感,因此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科研價值。
糯米鵝蛋選料講究、制作周期長,是餐桌上不可多得的美食。目前,羅江建有作坊進行批量化生產,廣銷全國各地。
![]()
地址:德陽市羅江區潺亭水城
電話:13281530138 郵箱:yxbsc@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