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記鹵鵝,歷經五代。創始人為居住于羅江城東黃水河畔的養鵝人楊永通之妻善鹵鵝,楊妻傳子楊世榮,于家鄉開設楊記鹵鵝坊,楊記鹵鵝因使用自配鹵料,使用老鹵,火侯掌握適度,鹵好后,其色鮮絳,少水氣,嚼之肉質感口,鹵味不濃不淡,香軟回而不失鵝肉本味。好吃、好看,受到鄉鄰喜愛,走俏家鄉。第五代傳承人楊德勇隨父學習,深得真傳,接力楊記鹵鵝。楊德勇堅持選用羅江本土農家飼養的生態鵝,嚴格按照家傳技藝鹵制,現為羅江地方特色美食菜品,深受美食愛好者喜愛。
清末民國初,世居羅江城北鄢家鎮七里村黃水河的種田兼養鵝的楊永通,楊妻賢惠,善烹飪,尤以鹵鵝深得鄉鄰稱贊,鄉鄰常至其家索要老鹵,請教鹵制技藝。后來,其子楊世榮在父母幫助下于鄉開設了楊記鹵鵝坊。以其鹵制精道,不失鵝肉自然本味,好吃而名于鄉。楊世榮傳子楊敬賢,是為楊記鹵鵝第三代傳人。楊敬賢傳子楊宗貴,是為第四代傳人,因居農村,限于當時條件末能開作坊,但技藝未予失傳,常用傳統老鹵鹵鵝家人自食及招待客人。2000年前后,楊宗貴將家傳楊記鹵鵝技藝傳子楊德勇,重開楊記鹵鵝作坊,是為第五代傳人。楊德勇謹遵祖制,堅持選用羅江本地農家生態鵝,用老鹵鹵制,嚴格鹵制程序,火候老道?,F楊記鹵鵝為羅江地區著名特色美食之一。
第一代:楊永通
第二代:楊世榮
第三代:楊敬賢
第四代:楊宗貴
第五代:楊德勇
宋代《夢梁錄》首次出現對這一烹飪方法的統稱“鹵”。清代的《隨園食單》《調鼎記》和李化楠著《醒園錄》對鹵水、鹵法和鹵方都有詳細介紹,形成“南鹵”和“北鹵”兩大派別。因人、因地而異,分為紅、白、黃鹵三大鹵式。羅江楊記鹵鵝屬于紅鹵,特點是鮮、香、軟、回味無窮,特有的鹵香沒有掩飾鵝肉本身自然的味道、層次處理的恰到好處。
科學價值:保存方法的獨特性方便些,體現古時勞動人民在日常生活中的智慧。
文化價值:羅江人民的鄉愁,與記憶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文化。
市場開發的價值:把這種傳統技藝保護,傳承發展下去??梢詭赢數氐霓r業發展種植業發展。滿足人們對幸福美好生活追求的愿望。
![]()
地址:德陽市羅江區潺亭水城
電話:13281530138 郵箱:yxbsc@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