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整理其父李化楠在浙江、直隸(河北)、順天(北京)為官時的飲食筆記《醒園錄》,并刊刻印行,成為四川有史以第一部飲食菜肴專著。因《醒園錄》中的菜品多加入川椒等辛辣調味品而進一步川化,故又稱為今川菜形成的發端。
第二,發展儒家“民以食為天”的民本思想,提出了“飲食無細故”的食品加工、菜肴制作中必須遵循的準則。
第三,走訪羅江及川西鄉村,遍嘗民間美食,不僅寫入自己的詩文中,更提出了惡“異饌”、倡“常珍”的美食理論。李調元所說的“異饌”,既指珍貴奇特怪異的食材,或添加有礙健康的調味品,以及損害人體機能的烹飪方式制作出的菜品,今日的“三高”“痛風”等疾病無不與食異饌有關;李調元所說的“常珍”,是指散見于平常普通食材中的珍品,他說:“日事咀嚼,而常珍多在散奇也?!崩钫{元的美食“常珍說”為美食發展指名了方向。
第四,科學的提出了飲食重視“氣”的觀點,即食材要具有促進人體機能運轉無濁滯的清揚之氣。李調元所說的“氣”,是指菜品要具有祛滯化濁,醒脾爽體,愉悅臟腑機能的清揚之氣,而不是癖蝕脾胃、滯澀臟腑機能的濁凝之氣。在烹飪上進一步提出了“氣、色、香、鮮、味美”“酸、苦、甘(甜)、辛(麻辣)、咸”相調和的美食標準,從而催生了川菜“復合型經典口味”及“一菜一格、百菜百味”菜系的發展。由于李調元在飲食理論和川菜形成上的貢獻,故被四川餐飲業界尊為宗師。
![]()
地址:德陽市羅江區潺亭水城
電話:13281530138 郵箱:yxbsc@163.com |